DeepSeek等“六小龙”企业为何出现在杭州?

发布时间:2025-02-14来源:吴丹李浏览次数:10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的开源模型DeepSeek-R1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全球AI生态,被民间称为“国运级”创新。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或将带来全球AI竞争格局重塑的AI大模型来自浙江杭州。至此,杭州已孕育出了人工智能科技“六小龙”——DeepSeek、宇树科技、游戏科学、强脑科技、云深处科技、群核科技。

“同在长三角,为什么像DeepSeek这些‘科技新贵’没有诞生在江苏,而是出现在杭州?”江苏省委机关报近日连续发布多篇专稿文章抛出“灵魂拷问,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深入思考。

王小毅,乐投在线院长助理,市场营销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此,乐投在线王小毅教授表示,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创业陪跑”的城市,杭州早已是名副其实的“创新生态雨林”。

王小毅进一步介绍,202412月,乐投在线与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浙江两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编写并发布《杭州市创业陪跑服务体系建设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该蓝皮书详细分析了越来越多实力硬核的科技型企业出现在杭州的原因,并介绍了近年来乐投在线参与杭州市创业陪跑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

本期【“浙”里热评】专题,一起来看杭州在打造创业陪跑方面究竟做对了什么,产生了哪些成效。

01

杭州创业陪跑服务体系有何特别?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陪伴式的创业支持

“杭州的创业陪跑服务体系在全国都很有借鉴意义。”去年127日,浙大管院在2024杭州创业者大会上正式发布《蓝皮书》。该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杭州市创业陪跑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内涵特征、关键方法路径、工作成效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全面展现了“创业陪跑”在促进创业者成长、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促进就业增长、提质扩容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杭州市自2013年推出‘创业陪跑’服务行动以来,持续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陪伴式的创业支持,如今已初步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创业陪跑服务体系。”

作为《蓝皮书》的重要编写者之一,王小毅结合浙大管院的参与实践与研究,介绍了杭州创业陪跑服务体系设计的核心方法。

核心特征:“多主体协同、全周期陪伴、综合性赋能”

在多主体协同方面,杭州市集聚了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赋能创业企业发展。其中,政府是引导者,教育科研机构是知识与人才的宝库,投资机构是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源提供者,孵化空间是创业梦想的孵化摇篮,创业服务主体是专业服务与资源整合的桥梁,创业导师是经验传承与智慧引领的导航者,而创业企业是服务的受益者,更是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在全周期陪伴方面,杭州市创业陪跑服务体系紧扣创业者各阶段需求,助力可持续发展。如在创业启蒙阶段,重在视野拓展与理念尊重;项目孵化阶段,重在筛选与培育;成长发展阶段,重在辅导与资源提供;成熟壮大阶段,重在服务与赋能。

在综合性赋能方面,杭州市创业陪跑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多维度、综合性的赋能,具体表现在做强资金扶持赋能、做强能力升级赋能、做强资源对接赋能、做强场地保障赋能、做强展示推介赋能、做强心理关怀赋能。

特色做法:“商业与工程和科技的完美融合”

王小毅教授表示,杭州市创业陪跑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了一系列初具特色且成效显著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六项核心举措:

举措一:优化创业政策供给

杭州市注重围绕创业者核心需求,不断迭代优化创业扶持政策,拓宽政策覆盖范围,缩短补贴兑付周期,简化补贴申办流程,以体系化支持让在杭创业者能够安心、稳健地迈出创新创业步伐。

杭州市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示例

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杭州市已累计扶持创业企业2.63万余家,带动就业9万余人;累计发放场地租金补贴1.5亿元,惠及企业近5000家次。

举措二:加大创业资金支持

杭州市以创业担保贷款为基底,联合银行、投资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立体式资金支持体系,助力创业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应对市场变化,增强抗风险能力,具体包括扩大贷款对象范围、建立公益扶持基金、建立全周期投融资活动等。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11月底,杭州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达49.13亿元,年度发放规模持续居全省首位,惠及创业企业9956家。同时,杭州市目前已建立101人的公益创业导师队伍;深度孵化234个创业项目;发放35个资助扶持金项目,累计促成创业项目投资超3亿元。

举措三:强化孵化载体建设

杭州市通过市级统筹管理、区县主动推进、街道充分参与、空间规范运营的四阶协同机制,推动陪跑空间全域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杭州市已认定创业陪跑空间103家,提供创业孵化面积超38万平方米。创业者入驻这些创业陪跑空间可以享受房租减免等优惠,并能得到孵化服务、创业指导、资源对接等全方位的支持。

举措四:完善创业指导服务

杭州市构建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创业辅导体系,重塑创业导师内涵意义,强化创业导师“选育用评”管理模式,开发陪跑精品课程,举办创业实战训练营,助力创业者提升经营能力与水平。截至目前,杭州已聘任575位创业陪跑领教导师,为学员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创业陪跑领教导师交流活动

举措五:打造创业活动社群

杭州市积极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马拉松、众创大会等创业资源对接活动,为创业者搭建项目展示、资本对接和专家指导的平台,营造轻松活跃的交流环境。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市组织区县巡展、名企参访、创业沙龙、政策推介等各类创业资源对接活动1700余场,累计服务创业者超5.1万人次。

举措六:建设数智赋能平台

杭州市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产业优势,着力整合多元资源,打破部门主体间的信息壁垒,构建起一站式资源池,配合智推算法,实现从“人找政策资源”到“政策资源找人”,具体包括升级“就业创业一张图”、开发创业陪跑数智空间、推出数智贷服务等。

“这些创业陪跑服务举措给了在杭创业者们充沛的‘阳光雨露’,营造了‘热带雨林’式的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王小毅说,DeepSeek的崛起正得益于这样好的创业生态环境,以及杭州市独特的全方位、多层次、陪伴式创业陪跑服务。

02

“创业陪跑服务体系”正在吸引多样化的长期主义者来杭创业

王小毅结合《蓝皮书》研究成果表示,近年来,杭州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首位战略,以其强大的吸引力,汇聚了众多高素质、黄金年龄段、梦想与资源并重的“长期主义”人才。而创业陪跑服务体系,已成为这些人才愿意在杭州创业的动力之一。

据《蓝皮书》显示,在杭创业者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64.91%。其中,2645岁的中青年创业者群体比例高达76.26%。这个年龄段的创业者具备创新思维和长期追求理想的韧性、敢于挑战权威的信心,且对所从事的行业和项目抱有极高的热情。在关于“创业动力的来源”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资源型动力(51.38%)和梦想型动力(47.25%)是最主要的创业驱动因素,而特长型动力(36.47%)也占有相当比例。

同时,这群创业对杭州的创业陪跑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如98.75%的创业者对杭州的创新活动频率、鼓励创新的态度给予高度评价;96.73%的创业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认为这里充满了无限商机;98.49%的在杭创业者认为杭州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等。

杭州创业生态创新氛围调研结果

获得创业服务后的成效调研结果

“如今,杭州创业陪跑服务体系正吸引越来越多坚守长期主义的创业者在杭创业,而他们与浙江大学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像 DeepSeek‘六小龙’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企业,都有一定比例在浙大管院攻读MBA/EMBA,充分体现了商学与工程和科技的完美融合。”王小毅说。

03

浙大管院将赋能杭州创业陪跑服务体系从六个关键领域发力

结合《蓝皮书》提出的未来展望,王小毅表示,浙大管院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广泛的社会资源以及“学科交叉BEST战略”引领下的前沿教育理念,在赋能杭州市创业生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并将持续深度参与杭州市创业陪跑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具体而言,浙大管院将赋能杭州创业陪跑服务体系从六大关键领域持续发力,以构建更加全面、深入、高质量的创业支持网络,全方位推动创业生态的繁荣发展。

杭州市创业陪跑服务联盟成立现场

举措一:多元主体融合赋能

充分发挥浙大管院的平台优势,积极拓宽服务主体范围。主动对接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引入其在法律、财务、市场推广等领域的专业资源;与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紧密合作联盟,整合行业信息与资源,精准把握市场动态。

同时,依托学院丰富的校友资源与广泛的社会联系,招募来自不同行业背景的资深创业导师。通过联合孵化项目,将学术研究成果与商业实践紧密结合;设立专项基金,为优质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推动高校与孵化载体共建研发中心,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应用,促进商业与科技、工程的深度融合,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有力支持。

举措二:数智服务创新赋能

浙大管院将利用自身强大的科研实力与技术资源,在创业服务数智化方面持续创新。深化政策服务与数据整合,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解读创业政策,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匹配与应用指导;优化平台流程与咨询服务,打造便捷高效的线上创业服务平台,实现创业咨询的实时响应与智能解答;细化个性化服务与监控管理,通过对创业者行为数据的深度挖掘,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创业服务方案,并实时监控创业项目进展,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构建更加完善、智能的创业生态。

举措三:精准支持靶向赋能

通过建立完善的创业项目评估体系,精准匹配创业服务与资源,根据不同创业项目的特点与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资源支持;打造差异化的创业指导服务,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领域的创业项目,配备专业的导师团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均衡分配创业资源,确保创业项目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能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帮助创业项目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快速成长。

举措四:全产业链交叉人才赋能

依托浙大多学科优势,浙大管院将聚焦产业趋势搭建跨学科融合教育平台。整合多学科资源开设全产业链融合课程,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锻炼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邀请产业专家、企业高管进校开展讲座和案例研讨,为产业输送兼具专业知识、跨学科视野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驱动产业创新,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举措五:区域协同联动赋能

浙大管院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促进区域创新协同化发展。构建区域人才流动网络,依托学院的人才培养优势与广泛的校友网络,实现人才在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之间的合理流动;促进技术与资金要素协同,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资金的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化跨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加强与其他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创新创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举措六:全球布局和自主创新出海赋能

浙大管院依托浙大国际影响力与自身国际合作资源,助力科技创新企业布局全球创新网络。学院与全球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及创业服务组织紧密合作,引入国际前沿创新理念与技术资源,拓宽企业国际化视野;通过举办国际创业大赛、学术交流活动,为企业搭建与国际同行交流的平台,提升其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同时,设立专项小组,为企业提供海外市场调研、品牌推广、跨境运营指导等全方位支持,助力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生态,角逐全球创新生态之巅,提升中国创业力量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

杭州是创业者们施展抱负、成就梦想的创新创业热土,多年来持续为创业者们提供丰沛的“阳光雨露”。浙大管院扎根这片热土,以自创立以来传承至今的创新创业底色与基因,在开拓引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持续赋能杭州创新创业发展,助力杭州孕育出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与拔尖创新人才。相信在浙大管院的深入参与和持续赋能下,杭州的创业陪跑服务将实现进一步优化升级,孕育出更多像DeepSeek那样在世界舞台上一鸣惊人的硬核科技企业。

部分信息来源:《杭州市创业陪跑服务体系建设蓝皮书》

关闭